欢迎访问中华龙舟网(原龙舟信息网)!

汨罗江水清吗——如何处乱世

来源:中华龙舟网  日期:2019-06-20  点击:357 
分享:

演讲人:方志远


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交流,刚才两位学者的报告对我也是很大的启示。说到屈原,我心里比较复杂。

汨罗江水清吗——如何处乱世" alt="汨罗江水清吗——如何处乱世" width="640" height="506" style="width: 640px; height: 506px;"/>

首先,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我十分景仰他。刚才孟老师提到的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我读起来有顶礼膜拜的感觉。我个人认为,那是中国历史上《诗经》以后、《史记》以前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作品。


但是坦率地说,对于他投江,选择死亡,我是不赞赏的。我认为这是懦夫之举,不就是被小人陷害吗?不就是君主对你疏远吗?不就是被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吗?为什么要跳下去呢?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第一,受孟子的影响。孟子有一句名言:“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当不济的时候,当贫困潦倒的时候,不要失去一个字,这个字是“义”字;当我们发迹了,发达了,不能离开“道”字。


所以我想,当你屈原发达的时候,你可以兼济天下;当你穷困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可以独善其身呢?我想,这是孟子给我的感觉,使我对屈原的死产生第一种不理解。


第二,受《史记》中“渔夫”的影响。司马迁《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给予屈原极高的评价,说他的品格、他的赋可以与日月争辉,太了不起了。但是,司马迁描述屈原来到江边,来到遥远的东方的时候,说了屈原遇见了一位渔父,两人有一段对话。渔父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这么贫困潦倒啊?这么憔悴啊?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啊?”屈原告诉他:“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你说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渔父说:大丈夫应该与时俱进,既然举世浑浊,为何你不可以随波逐流而扬其清?既然众人皆醉,为何你不既和大家一起醉,又保持一种清醒呢?屈原说:我干不了这个事,我不能够在这个浑浊的空气中生存下去,我没有办法和小人同流合污。


我今天讲的题目《汨罗江的水清吗》,就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没有污染、哪里没有意见不同的人?汨罗江水就那么清吗?那里面的鱼虾就一定对你那么好吗?可能未必。这是第二个导致我对屈原的死不以为然的原因。


第三,可能跟性格挺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我的性格里面,好像没有过不去的事情。有什么事情,睡一觉再说,天是塌不下来的,万一塌下来,人人都得死,逃也逃不掉,担心什么?


第四,可能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相对而言,我们还算是处在太平世道,衣食无忧地讨论一个处于急剧变动时代有着强烈忧国忧民之心的屈原,对别人表示不同情、不理解,是否太不应该?


可见,对一个人物、一个事情的评价,观点往往是由立场决定的。我们常常强调不要屁股决定脑袋,但屁股决定脑袋乃天下之通理。屁股是什么?是存在。脑袋是什么?是意识。所以,屁股决定脑袋乃是存在决定意识。要想改变意识、改变脑袋,除非是改变存在、改变屁股。


孟子说“穷不失其义,达不离其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是一种处治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超然的处世态度。


但是,一旦处于乱世、变世,我们的选择将会是多种。于是我的眼睛里便浮现出屈原的后代,屈原的后来者,包括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在我们江西,组织几十个人、几百个乡兵,和蒙古铁骑来正面对阵,一个冲锋不就把你打垮吗?所以文天祥抗元,是每战必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他要这样做。太后降了,皇帝降了,军队散了,但文天祥被俘之后,坚决不降。


还有“惟楚有才”的谭嗣同,康有为跑了,梁启超跑了,谭嗣同完全也可以跑。那个时候的清政府,军机处头天晚上做出决定,不要等到第二天凌晨,就有人把秘密泄露了。但谭嗣同没有跑,他认为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流血的人太少,说空话的人多,办实事的人少,敢于挺身而出作出牺牲的人少。如果要有人流血从我开始。


如果说屈原可以有其他选择,文天祥和谭嗣同也可以有其他选择。不是有句古话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一股正气,正是由屈原、文天祥、谭嗣同们的死而传承下来的。他们用他们的死,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烧不尽的青山。


我们做一种假设,屈原抱了块大石头投汨罗江,结果没有抱稳,石头掉下去,他自己浮起来了,被一个浪打到沙滩上。不是有句话,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打在沙滩上”吗?或者,屈原投江后,渔父把他救了起来。屈原苏醒过来,叹了口气:唉,这个国家的事情,让肉食者谋之吧,我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算了!


如果是这样,那会怎样?那么我们今天这次讨论的就不会是屈原了,可能是另外一个人。谢谢!



相关新闻

  • 一个人的历史——从《楚辞》解读屈原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历史——从《楚辞》解读屈原的内心世界

     (一)一个人的历史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节选《离骚》    历史。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段只属于自己的历史。然而只有屈原用神情的笔书写了自己的历史。但屈原书写自己历史的行为,不勉让人撇嘴不屑——他怎么可以如此夸耀自己,也太超级自恋了吧?! [阅读]

  • 九型人格解读屈原之死:自我沉醉的悲情浪漫 九型人格解读屈原之死:自我沉醉的悲情浪漫

    今天是端午节,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殉国投江的日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屈原一生致力于楚国的复兴,追求“美政”,最终楚国被攻破后,他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性格决定命运”,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个人悲剧,与其人格特质密切相关,本篇将运用九型 [阅读]

  • 从心理角度解读屈原 从心理角度解读屈原

    此文不讨论屈原的死因,没经过心理上的“望闻问切”,在此不妄加评判,我也无法判断他是否有强迫型人格,是否患有抑郁症还是焦虑症,在本文中只谈谈我所理解的他那彼时彼刻透露的思绪和心理。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屈原列 [阅读]

  • 从科学史的角度去剖析屈原 从科学史的角度去剖析屈原

    演讲人:钱 斌接到了湘鄂赣皖历史文化名人座谈的邀请,并且在湖北谈的就是屈原。接到这个题目,我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绝对不是喜悦,而是惆怅。因为如果从中国古代法医学的角度来关照屈原,古人的三大自杀方式——投缳(上吊)、服毒、投水(跳水自杀),这三种死法里居然有两种(服毒和投水)和屈原有着文化关联。所以 [阅读]

  • 屈原对后世知识分子的影响 屈原对后世知识分子的影响

    演讲人:安德义“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出自《易传·系辞》,我们从屈原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来看,他有很多正面的形象。从政治思想角度讲,他忠君、爱国、爱民、敬神,这是他的重要的四个方面。他的政治才华,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是个著名的外交家——“入则与君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从人 [阅读]

  • 屈原:来自民国三十年梁宗岱的礼赞 屈原:来自民国三十年梁宗岱的礼赞

    演讲人:孟 泽很高兴讲讲梁宗岱对屈原的理解,他在民国三十年五月写作了长文《屈原》,我认为,这是屈原接受史上很重要的文献。梁宗岱,广东新会人,生于1903年,就读于广州培正中学、岭南大学,少年时便已获得“南国诗人”的称誉,出版新诗集《晚祷》。1924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瑞士、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多所大学学习,得 [阅读]

  • 汨罗江水清吗——如何处乱世 汨罗江水清吗——如何处乱世

    演讲人:方志远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交流,刚才两位学者的报告对我也是很大的启示。说到屈原,我心里比较复杂。首先,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我十分景仰他。刚才孟老师提到的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我读起来有顶礼膜拜的感觉。我个人认为,那是中国历史上《诗经》以后、《史记》以前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没有比这更伟 [阅读]